“他不是我,《东南策》实乃国之重器,但若这个时候提交,蔡京便不会在容忍他了,他是真会落到狄青将军的田地。”高方平说着起身,“我这就去政事堂见张叔夜。”

        ……

        一般人是去不了中枢的,但占着皇帝的宠信,加上恶名在外,还是被小高混进去了,人家当做看不见,懒得理会他。

        进政务房的时候,正巧张叔夜在忙碌,书桌上放着铺天盖地的文书等待他的批阅。

        只见老张大多时候面无表情,看过某些千篇一律的官版文书后,连批阅都懒得,直接扔进旁边的箩筐,等待那些文书的命运就是被封存!

        只能是封存,下面政务官员进京的文书,不到年限是不能焚烧的,但也不可能事事都提交宰相和皇帝过目,这在任何朝代都不可能。所以哪些文书最终会被皇帝和宰相知道,这就看执政官的良心和能力了。张叔夜就是大宋的执政。

        从这里来说,假设都是同样的知县,有些会能耐非常大,有些则是注定一辈子默默无闻。声望,几乎决定这些父母官们的命运。

        就是这个原因王安石做知县的时候,能耐几乎比赵挺之这个宰相还大。最大的凭借是王安石争议太大,声望太足,所以有天然的“话语权”,但凡王安石的文书那是被重点关注,要提交皇帝的,以便第一时间让皇帝知道老王的想法,知道老王在干什么。

        如此一来只要老王真有水平,就足以慢慢影响皇帝,一但皇帝认可了老王是个能臣,那么时机适合的时候,王安石想不拜相也不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