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铮道:“我到是觉得用不着对张佩纶说得那么明白,最好是让他带话,请李鸿章来天津和我们面谈,有些事情只有当面谈才能谈得好。当然,我们派人去上海拜访李鸿章也行。”

        夏博海的眉‘毛’跳了一跳,道:“说到了上海,我到是一个不算太成熟的想法,现在到是可以说一说,让大家讨论一下。”

        秦铮道:“什么想法?”

        夏博海道:“我认为这一次谈判的地点不要设在天津,最好是设在上海。”

        众人听了,也都觉得有些奇怪,因为一般谈判的地点设定,都是在占有优势一方的地盘,如南京条约的签定地点是在停泊在南京江面的一艘英**舰上,而马关条约的签定地点则是日本马关。而现在的局面明显是穿越者占优,而夏博海却要将谈判的地点设在上海,当然是让人觉得十分意外。

        夏博海进一步解释道:“这一次朝鲜半岛危机暴‘露’了我们在情报收集能力方面存在着重大的缺陷,这么重大的事情,而且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朝鲜半岛离天津只有300多公里,我们竟然迟了这么多天才知道,幸好是朝鲜半岛危机的结果是对我们有利的,否则后果恐怕是不堪设想,因此我们绝不能再忽视情报工作了。”

        肖建军对收集情报的工作也十分重视,毕竟战争有很大一部份就是建立在情报工作上,因此对这个话题到是很感兴趣,道:“我到是赞同加强情报收集工作,不过搞情报工作最重要是布点,布的点越多,越广,却么获得情报的渠道就越多,但以我们目前的情况来说,想要广泛的布点,难度相当大啊,更不要说是在国外布点了。”

        夏博海道:“我们现在当然不可能到国外去布设情报网点,但上海可以,而且上海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社会最复杂、最多元、最国际化,也是各种牛鬼蛇神出没的城市,这样的社会环境,就是收集情报的最好地区,在旧时空里,世界各国都在上海设有自己的情报机构,我们的先辈们也不例外,无论局势多么艰难,都沒有放弃上海的情报站。虽然现在的上海还没有达到旧时空里十里洋场的盛况,但己经是目前中国与国外联系最广最紧密的地方,并且初步形成多元化。而且也是南方的经济中心,因此如果我们能在上海设立一个情报点,那么获得国内外情报信息的渠道就会大大扩展,再发生朝鲜半岛危机这样的事情,我们一定能够及时获知,同时还可以依托上海,向南方扩展情报网络。另外,以后我们要建立我们的工业体系,发展经济,在前期还需要引入相当一部份国外的设备机器,同时还要购买大量的资源,另外还要有一个产品销售的渠道,这些都离不开上海。”

        秦铮道:“你的意思是借在上海谈判的机会,在上海建立我们的情报站?”

        王云鹏道:“我看还是先建立一个商行要好,以商行为掩护再建立情报站,大部份情报人员都是用商人的身份为掩护的,这样即可以收保情报,又可以发展经济,一举两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