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大明只要把原本该收的税收齐,也不至于落到处处捉襟见肘,但目前根本没有哪个省份的税足额收齐,所有省份都拖欠,最高的都能拖欠到百分之五十。而万历对这种事情通常也是宽限,甚至于实在没办法了,就找个比如太子册立之类的理由,直接一笔勾销拉倒,反正他也清楚不可能收齐,他逼也没用,而且这里面有不少还是因为逃户增加导致的。

        而九千岁上台后,那些撒出去的税监很大程度上就是盯着这个。

        那官员怎么办?

        只好想方设法完成税收呗!

        天启又免了辽饷,还以圣旨强行规定了火耗不得超过百分之二十,甚至苏松常一带不得超过百分之五,这一点感谢海瑞,海瑞强行规定百分之二,虽然现在也在上升,但终究他那里有个额度。这样那些官员实在找不出足够的理由向那些农民下手,另外也怕压榨太狠老百姓造反,那时候把自己搞得人头落地,最终工商业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正好九千岁又鼓励这个。

        当官的终究不能说和地方士绅完全一伙,逼急了他们也得对士绅下手。

        也不用说巧立名目,只要把原本那些被遗忘的税收整理起来,该收的工商业税都收,那就能很大程度上完成额定税收。

        最终工商业士绅们越来越感受到压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