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我的1982 >
        这个时候的人们也不像后世一样,各种业余生活丰富,他们干完活回家以后,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的话,就是造小孩运动。

        越是偏远的地区越是这样,他们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可做,也没有什么避孕措施,而且他们希望多生孩子,按照一些人的想法,孩子多生出来是一件好的事情,男孩子越多越好,要不是有国家的计划生育,他们会越生越多。

        孩子多了,读书的这种事情自然就难了,他们没有时间照顾小的孩子,那就得大孩照顾小孩。

        这个时候,不但是山区当中的孩子,就是学校的老师也是一样,他们在种地或者是秋收的时候,都需要自己动手干活,去收获粮食,这样的话,才能够保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可以这样说,贫困山区当中的学生苦,老师也是相当苦的。

        而且,这些个地方的老师大多数都是没有什么太多学历,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乡村教师,他们没有大城市当中那些老师的福利待遇,只有这每个月微薄到极点的工资。

        国家从改革开放以后,对于教育十分重视,但是,像这种大山当中的贫困地区,还是无法照顾到的,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各种事情都是一样。

        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情况,国家在这个时候搞了希望工程,希望借助着希望工程能够让更多的贫困山区的孩子读上书,能够通过读书改写他们的命运。

        希望工程是由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一九八九年发起的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的一项公益事业。

        其宗旨是建设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说到希望工程,李忠信瞬间就能够想起那双大眼睛。在一九九一年的时候,七岁的苏明娟是张湾小学的一年级学生,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到金寨县采访拍摄希望工程,跑了十几个村庄,最后来到张湾小学,找到了正在上课的苏明娟,一双特别能代表贫困山区孩子“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摄入他的镜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