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我的1982 >
        看到农民伯伯脸上露出的喜悦和幸福感,李忠信油然而生出来一种幸福,脸上也是露出了甜美的微笑。

        最近一段时间,李忠信也是和董国忠梁国富聊天的时候,才搞清楚了最近几年粮食产量开始大幅度增长的缘由。

        梁国富和董国忠对李忠信讲,之前农民在生产队时,生产小队一天的工夫常年是二三毛钱,最少的几个年份一个工值是八分。

        六十年代初,农民劳动的积极性不高,粮食都归为集体所有,基本上吃不饱,工值低,换取到的物品就少,家里人再多一些,自然粮食不够分。

        最为重要的是,那个年代,农民除了过年,平时几乎看不到什么有油水的东西,家里面的劳力如果吃饱饭,那么,其他人基本上就都要挨饿了。

        不光是工值低,而且他们还要负担起来一些大型的水利设施建设和一些其他建设的搬运工作,这些都是无偿的,就好像是古代时候出徭役一般。

        这个时候,他们干活的积极性十分低下,甚至每天就是混日子,能够混一天就是一天。

        七十年代农民则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粮食因为有了一些化肥和农药,逐渐开始增收,一大部分农民能够吃上饱饭了。

        董国忠和梁国富告诉李忠信,当时农民在生产队劳动,每年生产出来的小麦和粮食有三分之二交给了国家,还都是把最好的交给了国家。

        当时如果只交一半的话,农民年就可以吃上白面馒头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