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娘子看着满桌菜肴,当真是色香味儿俱全了。她大方从容的品尝着,不时夸奖几句。心里越发没底儿,今日来这儿,种种所见,王家并不是普通人家。自家儿子顶了一个读书人名头,到底还没有功名傍身。饭前又是丢了丑,这嘴是不好张了。

        饭后喝茶,赵娘子看着巧姐儿青姐儿不在屋里,拉着小刘氏,“姐姐,我瞧你这青姐儿,方方面面好的呢,不如求到我们家去,给我做个小儿媳妇?”

        小刘氏下意识看向希冀老娘,老刘氏听着这话儿,笑眯着老眼,“赵娘子,你是不知道的,我这闺女不是个拿主意的主儿。家里孩子的婚姻大事儿,还得我家姑爷做主。”

        赵娘子笑道,“却是了,本来应该是爷们儿间的话儿,只我家老爷只在家里叨咕你家孩子多好,就怕我那儿子不配。我才等不得,巴巴的上门来了。想着咱们两家关系,这事儿成与不成,总归有各自的想法儿。再没个必要让媒婆子在中间传来的传去的,好话儿都不定传成什么样儿了呢!”

        小刘氏点头,“妹妹说的很在理儿,等咱们合计合计再论道这事儿来。”

        赵娘子听了这话儿,“妹妹等姐姐的信儿,这儿女的事儿,还得小人家儿自己看得上眼儿。我那儿子是心里愿意的,就是青姐儿怕看不上我这儿子,顶顶是个胆小的。”

        老刘氏摇头,“赵娘子可别这么说,自来就有晕血的人,哪里就能用这个评判男孩儿的胆气儿?”

        小刘氏也忙着帮老娘说这个话儿,心里对赵娘子的态度和诚意还是满意的。

        送走了赵亮一家,老刘氏母女就和王狗儿商议了一番。王狗儿夫妇的顾虑都是一个,就是怕东安王府倒台,赵家的日子就没了保障。

        老刘氏却不是这么个想法儿,“要我说,我是觉得这婚事儿还算是好的。子林这孩子我是看好的,模样周正,性子温和,品行端正。将来要是得了功名自然是好的,就是不得,跟着老子学做生意,跟着咱们家养木耳,一样能过上好日子。至于傍着那王府的一场富贵,只能看造化了,咱们今儿畏手畏脚,也没准堵了闺女的好姻缘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