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年春闱,王家女婿赵子林经过多年苦读,一脸考中了贡生和进士,这对于赵王两家是比收获了多少真金白银还高兴的大事儿。

        赵家庆祝了一番,只没过几日,赵子林就带着青姐儿回了娘家,说是赶着春耕之前,在娘家多住些日子。

        老刘氏几位长辈也是明白的,这女婿多半是要外放出京的了。随着青姐儿回来的还有一个赵子山的八卦消息,原来赵家大公子和媳妇闹的越发不像话,最后还是纳了家里那个丫鬟为妾室。

        老刘氏几人自然是一番感慨,就连平儿都感叹了一句,“男人家就是这副德行。”话音里的无可奈何灼的巧姐儿心里难受。

        “我就等着随相公去任上了,不然家里那样的气氛,时间久了,哪个敢保证赵子林是不学坏的?”青姐儿显然很有主见。

        果不其然,赵子林的任命不过半月下达,安东亲自安排他去了广平县做县令。巧姐儿和平儿几个算计着赵子林一家子出行的日子,准备了一些吃食衣物,大多都是给两个孩子的。

        王狗儿一家送走了姑娘,就等着秋闱王林两个的表现了,小宝来家里和板儿夫妻聊到这一话题,不同于旁人的担心,小宝却对两个伴读心里最信任不过,直言秋闱到了,两个哥哥必得秀才回来。

        小宝更是一本正经和王狗儿板儿谈论起王林两个的婚事,意思也很明确,他身为王家兄弟的小主子,是不想这哥两个早早定亲的,用他的话说,“水涨船方高,待将来两个哥哥得了功名仕途,什么样的姑娘得不来?”

        板儿这才惊觉,两个弟弟如今也是十七岁了,可不是到了议亲订婚的年岁?王狗儿早就心里有着打算,心里清楚自己儿子的婚事还是要等一等才好,如今小宝提到这一节儿,哪里有不感谢的?言语上立即答应了。

        到了中秋时节,巧姐儿一心期盼的好消息依然没有,她的继母春杏却是有了喜信儿。巧姐儿在娘家看到贾琏一家三口喜笑颜开模样,新生羡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