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义看到这三道题,他再想起自己乡试之时写下的策论文章,他心里暗自有了答案,正如他先前所说的,他那一次与众不同的答题,便是了解官家的开始。

        这边傅洪和郑泽瑞两人却是面色严肃,傅洪说道:“父与子,君与臣,家与国,皆是论点,且看各位的能耐了。”

        “至于嫡与庶,官家最近撤恩荫入士,重科举,重才识,嫡庶尚有,却也是能者居上,皆能重用的。”

        “第三道题的大同之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皆是《礼记礼运》中提及,若有自己的观点,就眼下的情况,总归如今天下归一,新政刚施行,百姓的臣服与思想的统一,都是官家所乐见的,各位才子,各显其能,想来官家想听百家之言,而不是平庸之意。”

        傅洪将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出来,倒有些让孙浦意外,他们几人不了解官家,还不知道怎么答呢,但是傅洪一说,他们便有了方向,这意思是官家不喜随大流的想法,他想听百家言,纳百家之意,显然第三题便是官家想要的大同之冶。

        如此看来,官家可是位明君。

        为了不使答题者太过拥挤,另置一室,里头放置了桌子十来张,每次可进入十人答题,由国子监的人看守着,可答一题,也可以同时答三题,皆由各人喜欢。

        同时国子监将各自署名的试卷拿上去,若有出色者,必会推荐给官家批阅。

        很快厅中陆续有人出列去答题,傅洪也有心上前去答题,于是看向桌前几人,邀他们一起前去,然而苏义却有些犹豫了,大哥叫他不要出头冒尖,眼下会试在即,他若出列答题,万一答了个好歹来,岂不是出事了。

        然而苏义是有才的,他知道官家是什么意思,第一次与官家的碰撞,他猜到了,如今看到这三个题,他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相较于会试,眼下答题是最容易将自己的佳作送上给官家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