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不是傻瓜,商人一瞧,哎哟,我还有这能耐?

        到了大明中后期,商人和文人互相勾连,儒商出来了,又学会了操纵舆论了,要不然你看中学课本,依然写着【明神宗派出大批税监到各地横征暴敛,几乎是“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造成“商贾断绝,城邑罢市”】

        而且,更导致无数武侠电影开头就是【大明某某年,太监专政,民不聊生】

        太监那叫一个冤枉呐!我在宫里面服侍太后,怎么就专政了?怎么就民不聊生了?

        好多人一看书,顿时就代入感来了,大骂太监不是好人,问题是,史书里面的民不聊生,这个民,说的是耕读传家的读书人,放在大明,你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哪儿来的代入感?

        九千岁名声那么臭,好歹在位还干点实事,起码,辽饷没停过,还能按时发到边关去,各种资料地方志显示当时田赋占辽饷比重大约63,这个,大约等于扶桑那边的六公四民,算是普遍的领主收税法。

        等东林党上台了,众正盈朝,商业赋税极轻,田赋占辽饷比重95,等于扶桑那边九公一民,这是彻底不把农民当人看了,这是人干的事情么?

        最关键的是,东林党搜刮这么重,辽饷居然不去边关了,大模大样自己往兜里面一揣,导致大规模边军哗变,后果就是闯王李自成越来越能打,能不能打么,麾下聚集起越来越多的原官军……

        正所谓,吃人饭不拉人屎,说人话不干人事。

        所以别看什么【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口号喊的响亮是没用的,要看他干什么事情,所谓【以言取人,人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饰言无庸,竭行有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