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长”好当,他在任职前做过功课,翻阅史书,结合听闻,总结出来:只要能做到诛暴扶弱,省爱民役,教化风俗,倡学止恶,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就能成为一个好亭长。

        但“保全性命於乱世”就难了。

        既无人教他,他也没有半点经验。经过反复地考虑,暂时来讲,似乎也只有“威望、钱财”四字而已。走仕途,为官吏,掌一方之政,牧一地百姓,固然能“提升威望、聚集钱财”,但具体该如何操作?

        他也有想过,不外乎“公正严明、施以恩德”。只要坚持这么做了,火候一到,威望自有。不过问题却是:这八个字虽为正道,但太“务虚”,见效很慢。

        郑铎对他说过这样一番话:“亭中诸人皆为老人。杜买、程偃,俱有勇力,能折服强侠。繁家兄弟乃本地土著,人、地皆熟。陈褒豁达,虽然好赌,不重财货,能得人欢心。黄忠老成实在,为乡人所重。你如果能折服这几个人,在亭里自然就有了威望,亭部便不难治理了。”

        这是一个务实的办法,自上而下,先将亭中诸人折服,再借助他们在本亭的声望,折服百姓。虽非“正道”,但只要路子对,见效会很快。

        荀贞回忆与亭舍诸人相见的过程。

        “求盗”杜买,只见了一面,虽有交谈,但说的全是公事,还不知其秉性喜好。

        繁家兄弟,老大繁谭也只见了一面,连话都没说过,更不熟悉,倒是与老二繁尚说了几句话,但也还谈不上了解,只觉得他似很羡慕县中吏员的地位和待遇。

        “亭父”黄忠,根据半天的观察,确实老实,是个实在人。诸人中,就数他的言辞最恭敬,行为最拘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