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中这么想着,嘴上答道:“荀君虽是名门出身,然其入仕、发迹却是靠自身之能。上次与荀君相见时,我还不知,后来从夏侯子芳的信中才知,原来荀君是以亭长起家的,从野亭亭长到乡有秩蔷夫,再到郡北部督邮,复为郡兵曹掾,乃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后从皇甫将军征讨黄巾,又以军功得以擢升,三迁为赵国中尉,可谓是起於乡野、发於卒伍。”

        荀贞是从最基层做起的,接人待物的态度肯定会与那些“何不食肉糜”、不知民间疾苦的贵族、大家子弟不同。

        董植一副惊叹佩服的模样,说道:“原来如此!”叹了口气,说道,“子龙,想我冀州、常山也有不少的名士英杰,可与荀君一比却多半相形失色啊。……,你有什么打算?”

        他本是在夸荀贞,后边却突然转折,问赵云有何打算。此一问问得突兀,不过赵云明白他的意思,知道他这是在问自己有无投到荀贞府中为吏的打算。

        赵云沉吟片刻,沉稳地说道:“你我的家乡而今陷落贼手,父老乡亲/日夜受褚贼毒害,我实无心考虑别的事情。关於日后的打算,且等收复了真定再说吧。”

        “荀君已经上书刺史,也不知刺史的檄文何日下来?”

        “我听说朝廷新拜的这位刺史王公是党人的‘八厨’之一,名闻海内,是个清直耿介的名士,虽受褚飞燕兵锋所逼,可至今坐镇高邑,不肯撤移,他这样有胆勇,想来是断不会坐视吾乡、吾郡沉沦贼手,为贼所害的,荀君今既主动上书请战,那么他的檄令应该很快就会传来。”

        王芬的檄文没有传到,先来了一则有关皇甫嵩的消息。

        北宫伯玉、李文侯、宋杨入侵三辅,皇甫嵩、董卓与之交战,不克,——董卓是与皇甫嵩同时被征诏的,去年代卢植击张角,董卓战不利,军败抵罪,被撤了东中郎将之职,为抵御北宫伯玉,朝廷於本月初又重拜他为中郎将,诏为皇甫嵩的副手。

        消息传来,国相刘衡忧心忡忡,急把荀贞请来相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