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便当即下令,吩咐孔德就席写了一道书信,把其刚才的那番分析言论,详详细细地写入内。待其写毕,孙坚要来,细细看了一遍,见无错误,遂落了他自己的名字於后,亲手把信封好,教孙策马上派得力可靠的人,将之送去徐州的郯县,面呈荀贞。

        孙策应诺,却没有就走,而是说道:“阿翁,镇东将军远在郯县,此信送到,至少须得四五天,如果在其间,张邈、曹操已经对济阴发起进攻,却是未免就会将此事耽误。不如再写一封信,同时送去昌邑,提醒荀公达、乐文谦,也好叫他俩能提前作些预备。”

        孙坚拍了拍脑门,说道:“不错!正该如此!我只一心在想着该如何应对吕奉先、张孟卓的两路敌兵,倒是忽略了此点。”就叫孔德按上封信的内容,又写了一封给荀攸的信,亦教孙策选人给荀攸送去。

        孙策拿了此两信,出去堂外,自去选那可靠之人,分别送信。

        堂上,孙坚继续与诸人议事。

        堂中一个文吏说道:“适才孔从事所言,极有道理,下官愚见,张孟卓攻我梁国的真实目的,应该就是为了明面上配合吕奉先,而实际上是牵制我豫州,在其进攻济阴、乃至昌邑之时,不能分兵往助。既然如此,明公,张孟卓的这一路兵马,可以想见,其斗志必然不坚,兵士也应非是精锐,就不用太过重视,咱们只需主要迎战吕奉先部即可了!”

        说话这人,便是谢甄。

        谢甄是汝南召陵人,有名於当下。

        他今年四旬左右,与边让的年龄差不多,两人乃是同龄人。汝南、陈留,虽分两州,却是接壤,且那召陵县,位处汝南郡的西北部,西接颍川,北离陈留不远,故而谢甄与边让,且在其年轻之时,还是朋友,彼此的交情不错,曾经一起谒见过当时的名士领袖之一郭林宗。

        然而因为边让的才华强过谢甄,后来仕途顺利,短短数年见,就从一个微末的斗食小吏跃迁到了二千石的郡太守,而谢甄一直很不如意,谢甄又是个好强的人,自尊心很强,是以,自边让飞黄腾达以后,两人就很少再见面了,时过境迁,於今却是两人的交情早已渐渐地淡了。

        孙坚听了谢甄此言,以为然,说道:“此吾心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