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掉昌邑、济阴的近处外援”,这话的意思是,汝南、梁国、陈国,这几个孙坚现在控制的豫州郡国,都挨着陈留、昌邑两郡,一旦此两郡有事,却是比远在徐州的荀贞能够更快地派出援兵。

        戏志才、荀攸、陈群等尽皆智谋之士,不用荀贞多说,他们就都同意了荀贞的判断。

        戏志才面容严肃,说道:“原本以为,曹操新败,张邈无有远志,守门犬耳,料彼短日内,应是不会、也无法对济阴、昌邑发起反攻的,却不意张邈今竟说动吕布,牵制孙豫州,而即欲谋我兖矣!这真是出乎了我意料。”

        不是张邈的作为出乎了戏志才的意料,准确说,是因为陈宫在其中起到的重大作用,而才导致了张邈会做出这等叫人没有预想得到的事情。

        荀彧想到了这一点,说道:“南联吕布,图谋兖州,此策应非张孟卓所能想出,闻陈公台今在陈留,料必是陈公台之策也。”

        荀贞点了点头,赞同荀彧的看法,说道:“文若说的不错,这主意应是出自陈公台。”叹了口气,说道,“陈公台枉为兖地名士,素有清誉,却为一己之利,而不顾大局,先助孟德,顽抗我军;继又为张孟卓出谋划策,再兴战火。他口口声声,说他是为了兖人抗暴御辱,但我得兖至今,尽管还不算很长时间,可公达等人在兖州,却是严格贯彻我的命令,剿灭贼寇,安抚流民,体恤民生,又何暴之有?陈公台这么做,到底是抗暴,还是不顾兖人死活呢?”

        戏志才带着轻视的口吻,说道:“今之海内,如陈公台辈者,多矣!说是名士,实则鼠目寸光,只看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识大体!明公,却是不必为此喟叹。”

        荀贞自知,陈宫坚持不懈地反抗自己的原因,是为了保护兖州士人的利益,陈宫口中的“兖人”,其实换个说法,称为“兖士”才更为准确,既然知道陈宫早已是兖州士人中保守势力的代表,对陈宫的这些作为,荀贞当然不会真的动怒,刚才那番话,也只是他有感而发罢了。

        随便感慨几句,荀贞话回正题,说道:“陈公台固是不识大体,但张邈此回,若真是与孟德联手的话,济阴、昌邑恐怕就会危险了!我意思马上选调兵马,驰援公达、文谦,卿等以为如何?”

        戏志才等自无异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