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荆城外修桥的事,像东荆所有地方的建设一样,并没有引起人的注意。

        襄王喜欢搞建设人尽皆知,水泥路走到哪里铺到哪里,水车和水渠建的也不少,连身边匠人都送去荆州履行承诺帮黎国人修河堤了,虽然大多数人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念着这份善意的。

        她让人建起的事物,全都是大家都能受益的,这一点在水泥官道在公田和各个庄园接力铺到东荆与旁边郡交界处后,就十分了然了。赶车运货和夜里赶路,只要不走出官道范围,都能受益。

        说起来,东荆城的桥梁也的确到了该维修和增添的时候,倒不只是来的人多,人口的迁徙随着荆州外流人口这个源头被止住,已经逐渐趋向平缓,占据大头的都是商队,而更多的是东边过来的运输队伍。

        有时候队伍走得慢了,眼看桥对岸检疫排查点空着,偏偏桥上堵得水泄不通,实在是让人着急。

        对外来客商的解释也更多在强调交通的重要性,为此已经说明了新桥经过会有部分关税的提高,当然与此对应的是桥修好后,优先提供一部分多交关税的人的检疫通关服务。

        说白了就是花钱买服务,对于行商来说,速度自然重要,对东荆城的检疫要求有怨言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能多一个选项,也不错。

        对着自家的士绅,薛瑜倒没有刻意瞒着,只是有和临近郡县打交道、自家庄园和生意、选官考试等等接二连三的事情缠着他们,操心东荆上下的变局都来不及,真分神去想一个明显对自家有好处的东西背后到底是什么,谁也没那个闲暇。

        跟着襄王走,总不会害他们,就算有心以此害他们,一座桥而已,算什么事?

        但看过东荆新桥的设计和位置规划的人,都不会怀疑一点,薛瑜不仅要做大、更是要做强东荆。眼前能看到的是来往商路和人口调动,再往远了看,荆州近在咫尺。

        河面上此刻尚只有一座桥,但更宽敞的大桥只会让两边的联系更加紧密起来。再深地想想,竟是让觉察了几分这明晃晃摆出的态度的士族与聪明人不敢想下去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