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毁灭者之星”到底有多危险,这么说或许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不妨以亚利桑那流星陨石坑ArizoeorCrater为例。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调查,他们终于发现这个巨大的陨石坑最初是来自大约49000年前的镍铁陨石。这颗镍铁陨石的直径只有45米,重数十万吨。然而,它却以每小时6.4万公里的速度坠落到地球上,最终产生了约2000万吨三硝基甲苯同时爆炸的能量。

        区区45米的直径就造成了这样的效果,“毁灭之星”的直径有400米左右,岂不是更强大更恐怖?

        这不禁让吴尘想起6500万年前发生的小行星撞击。

        据说,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陨石坠毁地球,形成了直径约180公里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ChicxulubCrater。这块巨大陨石坠落后,引发特大海啸、火山喷发、地震等地质灾害,使大量物种遭受重创。同时,陨石坠落到地表产生的大量尘埃进入大气层,将地球团团包围,阻挡阳光的照射,从而改变了地球的气候。

        而大量的硫酸也会以其他形式逃逸到平流层在大气中,进一步减少地表能接收到的光量,这也会导致植被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自然也就无法正常生长发育。地球上的植被越来越少,赖以生存的食草动物得不到食物,长此以往会逐渐饿死。同样,随着食草动物迅速减少,即便肉食动物自相残杀、相互掠食,最终也会逐渐灭亡。

        因此,6500万年前发生的小行星撞击导致地球上绝大部分的生物都发生了大灭绝。在这场生物大灭绝的“清洗”下,原本是地球霸主的恐龙几乎绝迹。但不得不说,正是因为恐龙的灭绝,才让以原始人类为代表的哺乳动物有了“出头之日”。原始人类最终从哺乳动物脱颖而出,成为地球的新主人。

        按照ISS国际空间站科学家的计算,“毁灭之星”不会造成和“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一样的悲惨结局。但会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上的大部分物种造成重创,甚至某些脆弱物种会从地球上消失。总之,一旦“毁灭者之星”坠落地球,势必会导致人类的生活和生存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ISS发来的“毁灭神星计划”。说起来很简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