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殿试揭榜,司马昭名落一甲,仅仅获得第四名,让很多人大呼意外。

        所谓“一甲”,就是殿试完毕后由皇帝钦定前三名,分别授予状元、榜眼、探花的头衔,称之为进士及第,也称之为一甲,乃是新科学子里面最为荣耀的三人。一甲下面有七人,称之为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有十人,称之为同进士出身。

        殿试揭晓,司马昭更是几乎郁闷的要吐血。自从得到天子召见之后,朝野上下一致认定本届状元非司马昭莫属,通过院试选拔出来的二十名进士,只有司马昭获得天子破格召见,这岂不是说明状元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因此这几天以来,司马昭甚是春风得意,前来他下榻的驿馆拉拢关系,巴结奉承,溜须拍马的人络绎不绝,甚至有金陵的士族豪绅托人登门提亲,希望能把这位准新科状元招为乘龙快婿。而司马昭自己也踌躇满志,言谈举止间俨然以新科状元自居,没想到揭榜之日自己不仅没有获得状元,就连榜眼、探花也是花落别家,勉强获得二甲进士出身。

        当然,对于刘辩来说这么做有自己的算盘。

        凭心而论,司马昭的治国之道写的文采斐然,即便给他个一甲甚至是状元也不为过,毕竟这年头的科举考的是文章,评定更多的是靠主观判断,而不像刘辩穿越前的莘莘学子的考卷每个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试卷填完算算分数。高下立判。

        判断一篇文章的好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除非有鹤立鸡群的文采与学识,文章明显超出其他人一大截,否则即便把第二十名和第一名的名次颠倒一下,也不会引起什么争议。所谓殿试。就是由天子一言九鼎,说谁是龙谁就是龙,说谁是虫谁就是虫。

        刘辩既然起了杀司马懿之心,自然就必须要考虑司马昭的反应,背叛倒戈都是有可能的。而新科状元叛变东汉归顺西汉,这样的话题一定很火爆,一定会让政治对手抓住大做文章;所以为了尽量控制暗杀司马懿的影响,刘辩才把司马昭从“一甲”里面刷了下去,只给他了一个第四名。

        “新科状元徐邈出列谢恩!”

        专门用来举行殿试的文华殿上。司礼太监郑和怀抱拂尘,当着孔融、顾雍、陈琳、魏徵、李白、吴道子、徐干、王璨等相关官员的面,高声宣布新科状元徐邈出列谢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