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妃武如意自进宫以来。恭孝太后,尊敬陛下。宫廷内外一片称赞,又生下渤海王刘治,更是功不可没。孝贤皇后辞世之后,德妃与贤妃共同协理六宫,然贤妃热衷于军事,后.宫多赖德妃打理,方才使得后宫和睦,万民称颂。德妃平素注意言行,体贴宫娥。实乃天下之楷模,妇孺之榜样,陛下当早立德妃为后,使之母仪天下,泽被苍生!”刘基手捧笏板,说的慷慨激昂,正义凛然。

        刘辩在心中暗自叹息一声:“刘基到底还是选了武如意啊!不过,这也怪不得刘伯温,若是按照公平选举的话。武如意是最有资格继任皇后的人选,朕相信刘伯温支持武如意为后并无私心,这只是他客观权衡之后做出的结果。”

        刘辩对刘伯温的话未置可否,挥挥手示意刘伯温退下。目光又扫到包拯头上:“包爱卿,你认为朕该册立那个嫔妃为后?”

        身为金陵府府尹的包拯急忙出列,手捧笏板躬身作揖:“微臣官卑职位。不敢妄议立后之事,还是请陛下询问三公及九部尚书吧!”

        刘辩眉头微蹙。朗声道:“包卿不必谦虚,今日大殿上的所有文武都有说话的权力。更何况你是金陵府府尹。皇后将来要做天下典范,母仪天下,每个人都有评价皇后甚至皇帝的权力,包卿直说无妨!”

        听了皇帝的话,包拯一张黝黑的脸颊肌肉微微跳动,拱手道:“既然陛下这样说,微臣便斗胆厥词。据臣所知,宫廷内外对德妃一片称赞,论入宫的时间,以及贡献与口碑,德妃都是当仁不让的不二之选!”

        “想不到包黑子也支持武媚娘,100的政治真不是盖的!”

        刘辩双目微闭,面无表情的挥手示意包拯退下,目光又扫到了刑部尚书狄仁杰的身上。

        就在包拯退下的时候,已经六十七岁,皓首白发,就连胡须也已经花白的陆康一直紧绷着的面容终于放松了下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