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就这样部署吧,朕带着文鸯、秦怀玉还有子房统兵十万留在剧县坐镇,随时根据战况做出应变!”刘辩回到帅案后面,双手一拍,做了最终的决定。

        众将齐刷刷的施礼,山呼万岁:“陛下圣明,大汉必胜!”

        刘辩正想下令结束军议,然后由张良筹办婚礼,给刘无忌和关银屏在军中成婚,全军同贺,忽然守门的校尉急匆匆来报:“启奏陛下,兵部郎中邓大人从京城快马赶来求见陛下,说是有要事请陛下亲自裁决!”

        “从京城而来?”刘辩蹙眉沉吟,大袖一挥,沉声道,“带他来帅帐见朕!”

        不消片刻功夫,只见一个年约二十五六,面容清癯,仪表堂堂的文官在校尉的引领下来到帅帐,对着刘辩纳头便拜:“臣兵部郎中邓芝拜见陛下!”

        “邓芝?”刘辩有些意外,心中暗自沉吟,“莫非此人就是非常受诸葛亮器重,并且出使东吴的哪个邓芝?”

        当下刘辩正襟端坐,和颜悦色的问道:“你是何时担任兵部郎中的?籍贯何处?”

        刘辩创立“三公九部制”之后第一任兵部尚书由刘伯温担任,之后刘伯温荣升右丞相,因此兵部尚书由孙膑接任。家里闲着刘伯温、王猛等出色的谋略家就已经够暴殄天珍了,再让孙膑在朝堂上蹉跎时光简直是无情!

        所以孙膑在金陵闲了三个月之后又被刘辩派出去辅佐岳飞,光名义上挂职兵部尚书,而兵部的事务则由刘伯温、王猛共同决断。

        不过在这烽火连天的年代,各大小军团的元帅、都督都手握大权,直接向皇帝禀报,根本不需要兵部做什么决定,所以兵部的官吏也没有多少事情可做,顶多过问一下各州郡的征兵情况。因此兵部不像太平盛世那样位高权重,反而不如户部、吏部等衙门重要,所以刘辩对兵部的一些官吏并没有什么印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