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其实很懂生活,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这话简直就是为烧烤量身定制。尽管最好吃的烧烤,就在你家楼下,但我们还是走远了一点儿,寻找了一些,更别致的味道。”

        一段录完,看到指示灯熄灭,他才稍稍有些拘谨地笑了笑,松开了之前紧握的拳头。

        “挺不错的。”

        负责录音的同事称赞道。

        一旁,许蓉对照着台本微微颔首,郑伟杰的声音的确很适合这部纪录片。

        按照讨论的结果,这部纪录片的旁白是个极为重要的部分,必须慎重选择。

        太专业的播音腔调不适合这种接地气的烧烤纪录片,他们需要的是像烧烤老板一般,充满了市井烟火气的味道,让观众倍感亲切地同时,也能满足旁白对于咬字和节奏的把握。

        年前找了好几个配音演员,播音员,结果都不太合适,拖到年后,节目组干脆让所有制作组成员试了下,结果意外发现郑伟杰的声音还挺合适。

        他科班出身,说普通话也算挺标准,由于连年的奔波与在现场的劳累,嗓音有些沙哑,正符合许蓉等人的期待。

        六集的纪录片,郑伟杰加班加点也要配上一个月,算上最后剪辑,压制的时间,六月底开播勉勉强强。

        郑伟杰不是专业录音人士,又是旁白,录音便一段一段进行,录制的过程中,郑伟杰看着画面,回忆起拍摄时候的经历,声音更多了几分看透红尘的沧桑,效果极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