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扶明录 >
        然而这些滞留的难民却成了朝廷燃眉之重,不过很快城西兵工所,军医院,以及皇家学堂开工分流兵安置了部分难民,再之后通州农场及移民,还有八达通招工又分流一部分,再除去一部分返乡的,留在京城仅余数千老弱病残。

        而这些人朝廷也并没有任其自生自灭,确切说是皇家和常宇及少数有良知的官员及豪绅尽最大努力伸出援手,哪怕是在大饥荒的那段时期,依然从牙缝里挤出些粮米设粥铺,使得他们每天还能喝上一晚稀粥吊命不至于被饿死,最终大部分人都撑到了土豆和地瓜成熟,加上从南方源源不断运来的救济粮,虽还不能保证每天吃饱饭,但饿死的可能性也不大了。

        只是,刚解决肚子问题,严寒就来了。

        这时候的冬天有多冷呢,来看看专家的数据,都知道明末处于小冰河时期,但很多人不知道小冰河时期到底有多长时间。

        确切说从元朝到清末都属于小冰河时期,只是明末那会,也就是4是最鼎盛最严寒的时期,是在一千年里最冷的,在一年里排第二,在一百万年里6-7位,是人类进入文明历史里最冷的时期。

        也就是倒霉的崇祯帝所处的这个时期。

        这种寒冷的冬天每年都会有不少贫困的百姓被冻死,至于流浪街头的乞丐难民被冻死更是见怪不怪了,不过呢,虽然今年的天好像又更冷了些,但对难民来说条件却反而好了些。

        在滞留京城的这数个月,难民在城外或外城内的空地形成了几个聚集地,也就是所谓的难民营,这些难民取木材杂物搭棚建了临时的家,而后在入冬前,朝廷也又在这些地方搭建了十余个大草棚,又长又宽像极了后世的蔬菜棚,每个可容百余人。

        然后在这些草棚里支了几个炉子,烧炭取暖又可烧水做饭,寒冬来时亦可躲避风雪。

        这些取暖的炭来自山西的晋王和大同的代王的煤矿,当然不是他们无偿提供给难民的,而是朝廷拨的专项款,如今朝廷每况日下,在国库捉襟见肘如此窘迫之下还能如此顾及难民百姓,实在令人难以想象,当然这背后都是常宇咬牙顶着上去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