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素寿所说的三个条件,经过朝议,答应了两个。

        签订这份城下之盟的人,注定会身败名裂,而导致今天这一局面,朝臣们认为乃是薛宁苏永安三年开始的国学之兴。

        “蕃礼”与“汉礼”之争,从建国开始,就是大夏国内,反复争论的党争的焦点,而薛宁苏在李云武的支持下,“齐礼”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而兴文轻武的后果就是大夏武备不兴,不管是汉人,还是齐人,大夏都不是对手。

        现在李云武倒了,他自然没了支持,脏活累活都得他来办。

        “预料之中。”薛宁苏笑着说道,他是大夏重臣中,唯一没有背景的通过科举入朝为相之人,也曾想着做一番大事,徒叹奈何。

        正如李云武死前说的那样,李云武埋怨薛宁苏,让大夏武备不兴。但是忘记了当初先帝穷兵黩武,连夏都的百姓一天只能吃一顿饭的时候。

        赤地千里,无一存粮。

        朝臣们将大夏打不过汉人、打不过齐人的罪责归结于薛宁苏兴齐礼,立国学。

        但是压根就没有考虑过,以大夏的国土和百姓,怎么可能是齐人和汉人的对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