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我的1982 >
        随着国家取消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放开大多数农产品价格,市场对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大,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和现货价格的不公开以及失真现象、农业生产的忽上忽下和粮食企业缺乏保值机制等问题,引起了领导和学者的关注。

        高层的领导们提出来问题,问下面的人,我们国家能不能建立一种机制,既可以提供指导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价格信号,又可以防范价格波动造成市场风险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这个时候,有识之士就提出来了效仿国外建立期货交易中心。

        其实呢!参照中国的历史,在中国古代已有由粮栈、粮市构成的商品信贷及远期合约制度。在民国年代,中国沪市曾出现多个期货交易所,市场一度出现疯狂热炒。

        伪满洲国亦曾在东北大连、营口、奉天等15个城市设立期货交易所,主要经营大豆、豆饼、豆油期货贸易。

        但是,那些交易所并不规范,一经出现,就引起疯狂的炒作,让这种交易成为了一种坑人的笑话,无数的粮食商人在交易当中成为了牺牲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期货交易所在中国大陆绝迹几十年,国家在那个时候,不允许这样的一种资本主义的东西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野蛮生长。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粮食逐渐够吃了,而且呢!也能够通过期货等交易从国外进口一些粮食,慢慢的,人们发现,这种交易的方式简单快捷,很适合操作这样的一种东西。

        于是,也就是在1990年10月12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迈出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第一步。

        之后中国的期货市场开始不断地进行发展,1991年5月28日上海金属商品交易所开业,1991年6月10日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成立,1992年9月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广东万通期货经纪公司成立,1993年2月28日大连商品交易所成立……

        只不过呢!国家的这些举动,李忠信没有过度去关注而已,他没有想在中国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搞风雨的想法,自然不会去关注这些事情,国外那些大资金的操作,他能够关心过来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一件事情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