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一早,青姐儿帮着巧姐儿梳了一个男孩的发髻,又带上板儿的新棉头巾,穿着板儿以前穿的半新不旧的衣裳,就是鞋子都换了一双不打眼的深色女鞋,裤脚落得多些,倒也能盖住鞋面儿。

        老刘氏笑呵呵看着,“巧姐儿这招还真可行,这是谁家的俊俏小郎君?”

        巧姐儿一出屋,板儿几人看到巧姐儿做男孩儿模样,都是新奇,两个小子伸着小胖手拉着巧姐儿,“这下子要叫巧儿哥哥才对了。”

        巧姐儿立即回道:“准了。”

        几个孩子哈哈大笑。

        小刘氏端着馒头出了厨房,“小郎君,咱们要开饭了。”

        巧姐儿笑嘻嘻去厨房端起粥盆儿。

        一家子在王狗儿他们那屋吃过早饭,王狗儿把四十个盆子里的豆芽正好装满两个竹篓,用棉被包裹了,巧姐儿和板儿坐上马车,在弟弟妹妹眼巴巴的目光下往京城去了。

        “伯伯,咱们往那热闹些的地儿停吧?”巧姐儿想着要卖才房子,总要大些的酒楼才出的起价钱。

        “也行呐,不过要教五个铜板。”王狗儿对此已经熟门熟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