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千年试玉 >
        专家们历来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

        可是,随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理论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汉字源始的课题,也迅速与良渚文化结缘。良渚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七十多年来,考古学家们从环太湖良渚遗址中发掘出大量文物,见到了很多刻划象形、图腾和几何形的符号,这些符号,对于研究良渚时期有无原始文字,良渚刻划字符在中国文字起源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提供了无比珍贵、不可忽视的资料。

        根据已经发表的良渚刻划符号资料分析,这些符号可以分为单个符号、串连在一起构成句子的文字符号、串连在一起的图画符号等类型。多为陶器上的刻划符号。最著名的,是澄湖遗址出土的贯耳黑陶罐,腹部并列刻有四个被李学勤先生释为“巫钺五俞”的符号。有学者认为,这四个字符,“如果自左至右读,它们似乎记录了距今4000多年左右的澄湖地区一个以鱼为图腾的强大的部落联盟,曾经征服吞并了许多与之毗邻的擅长造船的氏族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如果自右至左读,这似乎是一个以鱼为图腾的部落曾经制造了一批玉戚的记录。”并且认为它是“我国...“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原始文章”。

        美国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黑陶贯耳壶,圈足内壁刻有多字陶符,也很是为考古学家、文字学家们看重。饶宗颐先生曾经考释说,“乃有关古代奇肱民之记载”,并认为这“是相当成熟之文字记载,与甲骨文为同一系统,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也有学者怀疑,觉得有可能是当年购买这件陶器时,“为利所驱使者作伪,以抬高‘身价’”,或者是“可能属于一种走入歧途的原始文字。”

        玉器上刻划的单个符号,主要是与陶文“炅”有关的符号,如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收藏的一件筒形玉琮和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玉琮上,均刻有字符“”,即上边为日形的圆圈,下边为火形的符号。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玉琮上,刻有火形的符号。符号下部犹如人字形似的分开,有的学者称之为鸟纹,有的学者称之为云纹。

        但,迄今为止,几乎所有关于刻划字符的报道中,都没有涉及到异形器。也就是说,杭州的远古文化博物馆的发现尚属个案。原因何在?有人作出了如下两点解释:

        一是很多良渚文化遗址,与农田在同一个水平面上。遗址本身就在农田里,被发现了是遗址,没有发现就是农田。而农田面积远远地大于遗址面积。许多遗址都是在意外发现后才被“抢救性”发掘的。农民往往是发现“宝贝”的第一人群。出于种种可以理解的因素,在长期的市场流转中,许多文物被民间收藏家收藏。这个数字很难统计,可以估计高于博物馆收藏。某些品类或许博物馆尚不具备。

        二是经过几十年的刻苦学习、研究,民间鉴赏家的专业水平,已经不亚于专家。他们大多不是富裕的人,不想跟自己的钱“较劲”。他们的鉴赏能力是在实战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所以他们特别用功,特别谨慎,特别注重比对,认真向高手请教,虚心汲取经验教训。相比而言,他们比专家们少一点陈见,少一点主观,少一点条条框框。

        正是如此,民间研究者们大胆地提出了“疑似红山文化玉玺文字”距今5300年——、“良渚文化甲骨文祖型”距今4200年——、“昌乐骨刻文”距今4000年——、“殷墟甲骨文”距今3700年——的概念。认为这已经构成一个完整的脉络。中国文字的萌发、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中国的文明起源一样,是四面八方的星星之火,汇聚成神州大地的燎原烈火。汉字的源始也是多元一体。所以,每一个有理智的学者,都必须摒弃“中原文化中心论”、“黄河中心论”,承认良渚文化字符也是汉字的重要源头之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